第179章 那么,剩下的选择是什么?(2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4ibo.pro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更重要的是,太子的“势”,成了。

这股“势”,不仅仅来自于东宫本身地位的稳固。

更来自于他在赈灾中积累的民望,在工部推动革新带来的实绩。

在发行债券过程中展现的财政手腕,以及……似乎得到了陛下某种程度的默许甚至扶持。

今日两仪殿中,陛下对太子提出的“疲敌”之策,虽然震惊,但并未斥责,反而当场采纳,交由他们执行。

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。

而太子要求单独奏对,陛下最终应允,这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。

陛下似乎……并不忌惮太子势力的增长?

反而有意在加强太子的权柄和……秘密?

这个认知,让长孙无忌感到一丝不安。

如果陛下和太子之间,形成了一种超越一般君臣父子的默契,甚至在某些领域达成了共识。

那么他们这些外臣,地位就会变得微妙起来。

今日可以被屏除在“家务事”之外,他日,是否会有更多、更重要的决策,他们也同样被排除在外?

长孙无忌的手指停止了敲击。

他意识到,自己之前“稳坐钓鱼台”,静观其变的策略,可能需要调整了。

问题的核心在于,他长孙无忌,以及他背后的关陇集团,在未来权力格局中的位置。

陛下在世时,自然一切以陛下马首是瞻。

但陛下终究会有龙驭上宾的一天。

到那时,新君继位,他们这些老臣,将处于何种境地?

若与新君关系密切,自然可以延续荣光。

若与新君早有隔阂,甚至曾被其排斥……那后果不堪设想。

太子今日的举动,已经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:他长孙无忌,并非太子核心圈层的人。

至少,在太子看来,有些事,不需要他知道,也不需要他参与。

这种疏离,是在太子势力未成之时,由他长孙无忌主动选择保持距离种下的因。

如今,结出了果。

“导向太子……”

长孙无忌在心中盘算着这个选项。

现在就去向太子示好,明确站队?

他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。

首先,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。

陛下仍在位,且身体康健。

此时公然投向太子,是对陛下权威的挑战,必然会引火烧身。

陛下能容忍太子势力增长,是出于对继承人的培养和朝局平衡的考虑。

但绝不会容忍臣子在他还在位时就急于改换门庭。

其次,太子现在……似乎也不太需要他了。

太子身边有那个神秘的“高人”出谋划策,有窦静、杜正伦等属官处理实务,有工部、甚至可能开始涉足军务。

他猜测那单独奏对的内容很可能与军务有关。

太子展现出的能力,已经可以独立处理许多重大事务。

并且手段新颖有效,往往能出奇制胜。

他长孙无忌能提供的,是朝堂上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,是关陇集团的支持。

是作为舅舅的身份……但这些,太子目前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急切的需求。

甚至,太子今日的“排除”举动,可能本身就包含着对以往关陇集团施加压力的一种回应。

或者是一种宣告,没有你们,他李承乾同样可以做事,而且可以做得更好。

那么,剩下的选择是什么?

继续保持距离,甚至暗中掣肘?

这更不可取。

那只会加剧与未来君主之间的裂痕。

太子的势头已经起来,背后又有高人指点,陛下态度暧昧,此时与之对抗,绝非良策。

魏王李泰如今已是日薄西山,难以对太子形成任何的抗衡。

长孙无忌感到一阵棘手。

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。

主动靠拢,时机不对,且可能不被需要。

保持距离或对抗,则风险巨大,等于自绝于未来。

他需要找到一条中间道路。

一条既能向太子释放善意、缓和关系,又不显得过于急切谄媚,同时还能维持陛下信任的道路。

这需要极其精妙的拿捏。

或许……可以从一些不那么敏感的事务入手?

在执行“疲敌”之策时,给予东宫更多的配合?

或者,在朝堂议事时,对太子提出的某些不那么触及根本利益的建议,表示支持?

态度需要转变,但行动不能过激。

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,对太子的事务冷眼旁观,甚至暗中设置障碍。

他需要让太子感觉到,他长孙无忌,并非其对立面,至少,不再是坚定的对立面。

同时,他必须更加紧密地围绕在陛下身边。

他的根本,始终是陛下的信任。

只有在确保陛下信任不减的前提下,他才能有余地去处理和太子之间的关系。

还有那个隐藏在太子背后的“高人”……

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丝厉色。

此人能量巨大,是敌是友,尚不明确。

若能找出此人,或与之建立某种联系,或许能更好地把握太子的动向,甚至影响其决策。

但这无疑极其困难,且风险极高。

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。

局势已经变了。

他不能再以过去的眼光看待太子。

他必须重新审视,重新评估,重新定位自己与东宫的关系。

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需要耐心,需要观察,也需要在合适的时机,做出合适的举动。

就在长孙无忌于书房中独自沉思的同时,长安城其他几座恢弘的府邸内,类似的心路历程也在上演着。

夜色渐深,长安各座府邸的书房灯火,大多亮至深夜。

一股无形的暗流,因为太子在两仪殿那次看似不经意的“单独奏对”,而开始悄然转向。

以往对东宫或观望、或疏离、甚至或明或暗抵制的力量,开始被迫正视一个日益强大且难以揣度的储君,并不得不开始思考。

如何在新的权力格局下,为自己,也为背后的集团,寻找到最合适的位置。

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,东宫太子李承乾,此刻或许并未完全意识到。

而此时,李逸尘在家中正在认真辅导赵小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