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4ibo.pro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—— 赐婚圣旨再降 女主点头
一、万民余热,圣意暗涌
凯旋庆典的余温在京城上空萦绕了三日未散,朱雀大街两侧的红灯笼依旧高悬,家家户户的门楣上还贴着“庆贺光复幽云”的红纸。茶馆酒肆里,说书人正唾沫横飞地讲着镇北侯阵前破敌的传奇,台下听众时而拍案叫好,时而抹泪叹息,连孩童都能哼几句称颂萧执与沈青萝的童谣。
可这满城狂欢的背后,紫宸殿的灯火已彻夜未熄。寅时的梆子刚敲过,皇帝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目光落在御案上那两份叠放的奏本上,朱笔悬在半空,迟迟未曾落下。
左侧奏本的封皮绣着银线祥云,是镇北侯萧执亲写的《请赐婚表》,墨迹力透纸背,末尾那句“愿以天下兵权,换沈氏一妻”,字字铿锵如铁;右侧则是沈青萝的《缓婚表》,素笺之上字迹清雅,“天下无饥,方敢披嫁衣”七个字,写得坚定又带着几分歉疚。
“一个愿舍兵权博红颜,一个要解民忧才梳妆。”皇帝低声叹息,指尖摩挲着奏本边缘,眸色深沉。他既欣赏萧执的痴情,更敬佩沈青萝的格局,可这桩婚事牵扯着朝堂安稳与民心所向,绝非一句“准奏”便能了结。殿外的春雨淅淅沥沥,打在琉璃瓦上,像是在为这桩心事添几分愁绪。
二、三日静思,母子对灯
镇北侯府的听雨阁内,烛火摇曳映着两人的身影。沈青萝披了件素青色暗纹常服,发间仅插着一支碧玉簪,未施脂粉的脸庞在烛光下更显清丽。她面前的紫檀木案上,摊开着一幅《天下无饥蓝图》,宣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墨标注着进度,红笔圈出的“待办”之处仍有不少。
“幽云十六州的军屯已安排妥当,第一批冬小麦长势良好,三月收割预计能得十五万石粮食,足够支撑边防军半年用度。”沈青萝指尖轻点地图上的幽云区域,声音清晰,“女子学堂已建成六十四所,收纳孤女三千余人,可塾师还缺三十多位,我已让人去江南寻访饱学女子。最棘手的是边关商旅,北漠残党流窜,商队不敢贸然前行,货物流通不畅,物价仍有波动。”
她抬眸时,恰好撞进萧执温柔的目光里。男人仅着一身玄紫常服,墨发还带着湿意,显然是刚从演武场回来,袖口挽起,露出的掌心有道新添的剑伤,尚未结痂。他不知何时走到案边,伸手将一盏温热的莲子羹推到她面前:“江南那边我已打招呼,三日之内必有十位塾师启程,至于残党,我派了暗卫追查,不出半月定能肃清。”
沈青萝握着瓷碗的手指微顿,就听他声音低哑下来:“青萝,我知你心怀天下,志不在凤冠霞帔。可我萧执此生志向,一半是保家卫国,另一半便是护你周全。天下无饥的宏愿,我陪你一步步实现;而披上嫁衣这件事,能不能也让我陪你?”
窗外春雨潺潺,打在芭蕉叶上沙沙作响,像是无数细小的声音在催促着答案。沈青萝看着他掌心的伤口,想起这些年他默默的支持,心中那道坚冰似有裂痕。
三、圣旨再降,金殿宣婚
第四日清晨,天刚破晓,鼓楼的钟鼓声便骤然响起,比平日早了整整一个时辰。京城百姓刚打开门,就看见一支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从皇宫方向驶出,领头的是大太监李全,手捧明黄圣旨,卤簿绵延数里,直奔镇北侯府而去。
“圣旨到——沈氏青萝接诏!”李全的声音穿透雨幕,在侯府门前响起。此刻的侯府早已被闻讯而来的百官围住,大家窃窃私语,目光都落在府门处——谁都记得,沈青萝此前已有两次婉拒赐婚的先例,这次面对镇北侯的深情与皇帝的旨意,她会如何选择?
李全展开金卷,尖细却洪亮的声音在雨巷中回荡:“朕承天庥,抚有万民:镇北侯萧执,忠勇冠世,护国安邦,愿舍兵权以换良配;沈氏青萝,贤德兼备,赈灾济民,欲待无饥方肯梳妆。今观天时已顺,人和已成,特赐婚二人,定于明年三月三上巳节,行六礼,完婚于京师。钦此!”
圣旨宣读完毕,全场陷入短暂的寂静。百官们面面相觑,都在等着沈青萝的回应——是第三次拒旨,还是应下这桩天作之合?连李全都悄悄抬眼,打量着府门内的动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