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5章-井(1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4ibo.pro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为了将这唯一的线索与现实世界彻底剥离,她需要一个绝对隔绝的容器。

苏晚萤想到了铅,那种致密、沉重,能屏蔽辐射的金属。

她将那根脆弱的蜡质滚筒和那张1923年的老照片小心翼翼地包裹在防潮棉絮中,一同封入一个厚重的铅盒。

最后,她将铅盒锁进了沈默遗留下来的那只最大号的解剖工具箱。

箱子冰冷的金属搭扣合拢时,发出了一声沉闷的“咔”,像是一个时代的终结。

整理沈默的遗物时,她的指尖触碰到一份被单独放置的、未曾归档的尸检报告。

档案袋上用红色马克笔写着一个刺目的编号:案例89。

她抽出了里面的文件。

报告主体是对一具无名女尸的分析,死亡时间大约在三年前。

苏晚萤的目光越过常规的尸表检验,直接落在了内部解剖的结论上:“死者喉部软骨呈蜂窝状蚀变,结构完整性被破坏,但无明显外力或病理原因。此外,双侧耳道深处,检出微量非地球自然生成的硅酸盐结晶。”

这行冰冷的文字让苏晚萤的血液几乎凝固。

她仿佛看到了三年前的沈默,在解剖台的无影灯下,皱着眉,用镊子夹起那几粒比沙砾更微小的晶体,陷入了无法用已知科学去解释的困惑。

报告的最后一页,附有一行他用钢笔写下的、力透纸背的批注,字迹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潦草:“声音正在变成实体。而我们,是它的培养基。”

原来他早就触碰到了真相的边缘。

苏晚萤闭上眼,胸口一阵窒息般的疼痛。

三年前,“残响”的闭环系统尚未被激活,整个世界还维持着表面的正常。

沈默的发现,在当时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,被上级判定为长期高压工作导致的“精神异常”与“臆想”,最终这份报告被封存,而他也被迫在沉默中走向死亡。

他不是没有发现,而是他的声音被整个世界的“常理”捂住了。

一种冰冷的愤怒和更加坚定的决心取代了悲伤。

她站起身,开始以一种近乎偏执的冷静,清空这间公寓里所有可能发出主动声响的物件。

她砸碎了收音机,拆下门铃的电池,甚至用剪刀干脆利落地剪断了电话线和网线。

世界已经静音,但她要在这片死寂之上,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、绝对纯粹的“静区”。

做完这一切,她从工具箱里取出沈默留下的几根实验室蜡棒,在客厅中央的墙壁上,以那块石板的拓扑结构为蓝本,反向推演并画下了七圈紧密相套的同心圆。

这是她从无数次信息污染的对抗中领悟到的“静音锚点阵”,理论上,它能像黑洞一样,在小范围内扭曲并吸收声波的传播路径,形成一个信息意义上的真空地带。

她的目光最后落在那盆无名草上。

它曾是沈默残响的载体,此刻叶片上的银线黯淡无光,静静地蜷缩着。

她走到花盆前,连根将它拔起,小心地清理掉根部的泥土,然后将它植入一个内壁涂满蜂蜡的陶罐中。

她凝视着那脆弱的叶片,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气声轻语:“你不是植物,你是他的回声。”

话音落下的瞬间,那细若游丝的银线竟极轻微地颤动了一下,仿佛一声跨越生死的叹息。

一切准备就绪。

苏晚萤背上一个简单的行囊,里面只放了几样东西: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那截断裂的紫檀木尺,最后一小截灰蓝色蜡烛,以及三公斤由焚烧厂灰烬高压制成的纸团。

她的目的地是西城区市政档案馆。

在管理员昏昏欲睡的注视下,她径直走向地下三层,那里存放着城市建设的原始图纸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