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4ibo.pro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初秋的清晨,晨露还没从玉米叶上褪去,阳光透过生命树的晶体叶片,洒在试验田上,把谷穗染成了金红色。风是凉的,带着刚成熟的麦子特有的清甜,吸进鼻腔里,像含了一口刚煮好的麦茶。田垄上的作物早已不是盛夏时的青涩模样 ——
小麦长得比人还高,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秸秆,穗壳里的麦粒饱满得快要撑破外壳,用手一捏,能感觉到麦粒在壳里滚动,硬实又有弹性;豌豆藤已经爬满了玉米杆,豆荚长得像小月牙,翠绿的外壳上泛着一层白霜,轻轻一掰,“啪” 的一声脆响,里面的豌豆粒就滚了出来,圆润光滑,像绿色的珍珠;番茄棚里更是热闹,红的、黄的、粉的番茄挂满枝头,有的还带着晨露,阳光一照,露珠像小镜子一样反光,摘一个红透的咬一口,酸甜的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流,带着阳光的味道。
拓站在田埂上,手里拿着一把新磨的镰刀,刀刃闪着银光,是阿野昨天特意帮他磨的。他身后的学徒们都背着竹编的篮筐,篮筐里垫着干净的麻布,是原人老妇人亲手织的,上面还绣着麦穗图案。卡恩站在最左边,这次没有皱着眉,只是默默地调整着篮筐的背带,他的锄头被放在田边,锄头上还沾着一点新鲜的泥土 —— 早上他来的时候,特意给玉米根松了松土,怕收割时碰伤根系。
“开始吧。” 拓的声音里带着笑意,率先走进麦田。镰刀划过秸秆的声音很清脆,“嚓嚓” 的,像一首轻快的歌。他割麦的动作很熟练,左手握住一束麦秆,右手镰刀贴着地面一扫,麦秆就断了,顺势往怀里一拢,等攒够一把,就用麦秆捆成一束,立在田垄上,像一个个小小的稻草人。
学徒们也跟着走进田里。阿野割得最快,他年轻力壮,镰刀挥得又快又稳,不一会儿就割了十几束;溪的淡绿色投影在麦田里飘来飘去,不是来帮忙收割,而是用传感器记录麦穗的成熟度,偶尔会提醒拓:“这边有几穗还没完全熟,建议留到明天再割。” 她的数据流不再是之前的快速齿轮状,而是慢慢的、柔和的,像麦浪的起伏。
卡恩一开始割得有些生硬,镰刀总是会碰到旁边的麦秆,把未成熟的麦粒碰掉。“小心点,镰刀要斜着割,别直着砍。” 拓走过去,手把手教他调整角度,“你看,贴着地面,刀刃对着秸秆的根部,这样既不会伤根,也不会掉麦粒。”
卡恩跟着拓的动作试了试,果然顺畅多了。就在他弯腰割另一束麦时,突然听到 “逻辑枝芽” 的声音:“你左边三米处,有一束麦穗漏了,穗粒饱满度 92%,建议收割。”
卡恩愣了一下,转头看去,果然有一束麦子因为长在玉米杆后面,被他忽略了。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反驳,只是默默走过去,把那束麦子割下来,捆进自己的麦束里。等他直起身时,发现 “逻辑枝芽” 的六边形投影正悬浮在他的篮筐上方,数据流里弹出一行字:“你的篮筐已装 75%,建议先送到广场,避免麦穗被压坏。”
“知道了。” 卡恩低声应了一句,扛起篮筐往广场走。这一次,他没有觉得 “逻辑枝芽” 的提醒是 “多管闲事”,反而觉得心里踏实 —— 以前他一个人收割,总免不了漏割或压坏麦粒,现在有了提醒,反而省心多了。
“逻辑枝芽” 看着卡恩的背影,数据流泛起一丝淡绿色的光。他又转向阿野,提醒道:“你的镰刀该磨了,刀刃已经有点钝,再割下去会伤麦粒。” 阿野赶紧掏出磨刀石,在田边磨起了镰刀,边磨边说:“还是你眼尖,我都没注意到。”
太阳升到头顶时,收割终于结束了。广场上堆满了收获的作物 —— 小麦捆成一束束,立在广场四周,像一圈金色的围墙;豌豆荚倒进大竹筐里,翠绿的一片,看着就让人欢喜;番茄被摆在铺了麻布的木板上,五颜六色的,像一幅画。路过的居民们都围了过来,有的伸手摸一摸麦穗,有的拿起番茄闻一闻,脸上都带着笑意。
“先别急着分配。” 拓拦住正要启动分配系统的智灵,转身对学徒们说,“今天我们做个不一样的 —— 一起分享。”
原人学徒们立刻行动起来。老妇人带来了石磨,几个年轻的原人轮流推磨,把麦粒磨成面粉。石磨转起来的声音很沉,“轰隆隆” 的,白色的面粉从磨盘缝隙里漏出来,落在铺了麻布的木盆里,像雪花一样。拓亲自揉面,他往面粉里加了点生命树附近的天然酵母 —— 那是他之前在树底下发现的,用它发的面特别松软。他揉面的力度很大,手臂上的肌肉都鼓了起来,面团在他手里慢慢变得光滑有弹性,放在盆里盖上湿布发酵,不一会儿就发得像棉花一样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