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4章 宋时安要官(2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4ibo.pro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不过廉公公又忽然道:“于大人,我能再说一句吗?”

“公公请。”于修连忙尊敬道。

“虽然是正五品,但只是暂时的。”廉公公说,“在年底的时候,可以按规矩升到正四品。”

大虞的正四品,就是一个坎儿。

是真正有实权的临界点。

中郎将,都尉,迈入‘准将’这一级别,都是正四品。

文官中九卿的大秘,也都是正四品。

品级不是做样子,是真的很重要,不然指挥和调度就会乱套。

“下官,知晓。”

宋时安表现的还是很平静。

“那你倾向于做怎样的官?”于修问。

“大人,公公,官职可否放在后面,下官先说对于屯田的见解。”宋时安道。

“当然可以。”于修点首,态度谦和。

“宜州的屯田,是最容易实施的屯田,基本上已经稳固,朝廷应当也已经不必再行赈济和输粮?”宋时安问。

粮食赋税归司农管,但于修这边也有资料。看过案卷后,他说道:“已然自给自足。”

“那今年支援了南朔郡的话,应当再无余力,开辟新的良田了。”宋时安说。

“嗯对。”于修回答道。

这不是什么秘密。

大虞人口记录下来的,不算隐户,也就一千七八百万左右。

要迁二十万人去屯田,还要给这二十万提供粮食,基本上就已经是耗尽国力了。

要知道去年下半年,还打了一场调动几十万人的大仗。

“所以屯田,应当是从明年开始。”宋时安说道。

“那今年呢?”于修问。

“今年要做屯田前的准备。”宋时安说道,“将州兵和部分年迈的禁军,调集到屯田的地上,至少三万人。”

这一开口,就是三万人,把人都给吓死。

哪怕是正一品,非战时也不能够调动三万纯士兵。

夏醇去宜州搞屯田,也才万余军队。

“百姓呢?”于修问。

“从周边所登记的无田百姓中,迁入十万人左右。先录入名单,不影响今年的生产。”宋时安说道。

“所登记的,无田的百姓,要十万人,这可就相当于司州一州的所有人了。”于修说道。

并非是所有没田的人都成了隐户。

有一些被大地主兼并,卖掉土地的百姓,也是有户口的,属于是正经的全职佃户——要缴人头税,要服徭役。

“那剩下的人呢?”于修问道,“都三万士兵,少说也得要二十万的丁口才对吧?人何处来?”

“隐户。”

这两个字,直接就把于修干怔住。

在屏风后面的皇帝,也是面色一沉,十分严肃。

这个话题,太敏感了。

这是挖掘世家的根基。

皇帝当然想挖。

可是,怎么做到?

一句话就把人口全查出来?

“继续说。”于修道。

“所谓屯田,就是集中生产,集中生活,最大的提高丁口人均所能耕种的土地。所以,要修渠,灌田,开辟新地,并将所有的田亩,连成一片,至少能够每人负责籍下十亩地。”宋时安道。

屯田为什么能够赚到粮食?

因为是直接的人对国家,省去了县,郡,州的税收,只需要给屯田的官兵提供基本生存和发俸。

再就是,田地集中下来,省去了额外消耗,以及集中通渠,能让生产力翻倍。

“全都连成一片?”于修有些难以置信,“按照一人十亩,至少二十三万人,那就是两百三十万亩土地。让这些土地连成一片,那原本在屯田范围内的百姓和豪族怎么办?”

想也不想,宋时安道:“百姓直接纳入屯田,并增加耕作田亩。世家迁走,按照一亩赔付一亩半赔偿。”

这番话说出来,于修和廉公公全都怔住。

皇帝更是露出了笑意。

他知道宋时安办事夸张,雷厉风行,但没有想到,雷厉风行到了这种程度。

太天真了。

北凉能这样做为什么?

因为那里在打仗,你手上有兵,哪怕是世家,活着也是第一要务。

所以能够清洗,能够重新的规划。

可是在别的地方,你怎么做到,令行禁止?

假设所有人都会听你的话吗?

真是天真!

“你的想法很好,倘若能行,屯田就成了,国家的粮食之危,一年就能解决。”于修说道,“这次能行,以后推广全国的所有屯田,也就都能行了。”

“是。”

你还在那里是!

“但这次,不行。”于修当即否定道,“考虑实际,这就做不到。”

“能做到。”宋时安认真道。

“好好好。”

于修被逗笑了,伸出手道:“那你就说,这第一次屯田,你想在哪里实施?哪里,能够实施?”

“槐郡。”

这两个字一出来,所有人,甚至包括幕后的皇帝都瞪大了眼睛!